第211章 提意见(1/2)

有了思路,陈建国便开始写演讲稿,

南电厂的可以慢慢写,先把这件大事搞定再说。

各级作协请他过去讲座,是要学习“三个突出”和“三个衬托”的写作经验,

但是这个概念,万万不能从陈建国的笔下、嘴里诞生,否则后世的历史书上就会记载,

“1963年2月,笔名为‘耳东’的知名作家陈建国在某次作协讲座上,提出某某理论,然后在某人的大力支持下,迅速传遍全国文艺界,一时间天下文章一幅面孔,给我国的文艺创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特么还让他怎么活?!

所以,坚决不能提!

不能写概念,却可以写方法,具体的方法也是干货,想必能让大家满意。

至于方法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名言警句”中来!

这里就需要用到李先生的著作,以及解放军报上面摘录的“名言警句”。

从1961年5月1日开始,解放军报在林帅的授意下,在每天的报眼上刊登李先生的“名言警句”,到现在也有好几百条了,

不过这时候还没有诞生正式版的“名言汇编”,

也不知道陈建国这次大篇幅地引用“名言警句”,并将其作为写作的指导办法,会不会促使那本“名言汇编”提前诞生。

不过这个问题不在陈建国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就算提前诞生了也没多大关系,真正的大事不会因为一本书而改变,

相反,这本书里面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就好像一把宝刀,刀本身没有善恶,有善恶的是拿刀的人。

用李先生的思想和名言作为引导,陈建国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写作心得记录下来,

最后,又重点强调了自己13岁的年纪和初中生的身份,

各位大叔大妈大伯大爷奶奶们,千万别跟我一个小朋友计较,

李先生说过,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少年儿童,请大家严格遵从李先生的意思,热烈地爱护我吧!

……

写好演讲稿,陈建国也收到了地委和省作协的邀请函,

包括全国作协的邀请函也到了。

拿着演讲稿和三封邀请函,陈建国找到沈部长,请他帮忙安排,

陈建国说道,“沈伯伯,这是我写的演讲稿,请您指正。”

“咱们就不用说这种客气话了,”

沈部长拿起演讲稿,指着他笑道,“不过,我还真得替你把把关,我不是要给你把‘创作关’,在创作上面,我还要向你学习,我要给你把的,是‘理论关’!”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小国,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也不把你当小孩子看,咱们就平等交流。

你是个作家,是搞文字工作的,应该很清楚现在风向的变化,就在前不久,李先生到地方搞调研,跑了11个省,却只有2个省跟他讲了主义、讲了理论,其他省都不讲,李先生非常不满意,公开提出批评,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各个地方都加强了理论学习,

咱们文艺工作者,就更应该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头,这一点,你必须要记住!”

陈建国从善如流,他也明白沈部长说这番话是为了他好,便认真地点了点头,“明白,我懂的。”

沈部长呵呵笑了笑,“明白就好,我就是给你打打预防针,别待会儿给你提意见,你心里不肯接受。”

陈建国笑道,“那肯定不会,您怎么说,我就怎么改。”

“好,”

沈部长点点头,举起他的演讲稿笑道,“那我就先拜读,再提意见。”

说着拿出眼镜带上,打开演讲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