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应对(1/2)

虽然付平换身份的事情,基本上还是走的正规渠道。但是非计较些什么的话,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黄少文自从重生以来一直都很顺利。而且因为知道政治的复杂性,所以一直也没往这上面靠。

就是自己在大学,基本上也不会参与什么学生会组织之类的。现在工作了,也从来不钻营少交际。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工作就是。

熟悉黄少文的朋友都知道,黄少文算起来,很有点闲云野鹤的味道。黄少文也刻意的在营造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但是很可惜。只要一个人获得了什么利益,那么久一定会损害到别人的什么利益。即使没损害,但架不住人心的贪欲。

“怎么办文哥?咱们经营了这么久,市场好不容易成熟了。他们现在来跟咱们抢市场,这不是白捡现成饭吃吗?”

黄少文理解中国人追捧日本货,还是因为人家日本人销售策略好。抓住了中国人的群体性心理需求。

但是对于付平来说,日本货现在能这么畅销,成为中国,起码京城老百姓口中的名牌。那还是少不了自己的推销。

一直以来的销售渠道的垄断,让付平很容易产生一种,没有我,你们再有名的牌子,也别想卖出去。

黄少文明白付平想法的出发点是什么,还是比较理解的。因为这种垄断就是黄少文刻意营造出来的。

中国八十年代的产品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等各个方面来讲,基本上都比不过日本。

但是国家需要发展经济,所以让外国人进入大陆投资,把资本留在大陆。一方面带动就业,一方面也是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这样做,将来很容易就会形成,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产业的问题。

你想想,中国人从小到老,吃穿住行用的全都是外国人生产的东西。而且,就算是国内企业发展起来了。

但是对于已经被外国品牌洗脑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就是质量低下的代名词。这样中国企业相关产品就卖不动。

卖不动,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没资本升级生产设备。升级不了设备,就生产不了高质量的产品。

然后恶性循环开始,永远也发展不起来。永远也没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明星品牌产品。

但是真的就没办法吗?如果没办法,为什么还要引进那些企业进来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当然是有办法的。而且有很多办法。对于黄少文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控制住销售终端。

一件产品从工厂诞生,到消费者手里是要经历很多环节的。

而这些环节中,黄少文现在没有实力去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环节,大部分还掌握在国家手里。

比如运输,比如宣传,比如零售。

而这些环节中,比较薄弱的还是零售阶段。改革开放首先富起来的人基本上也都是从零售阶段开始干起。

1980年黄少文卖鳝鱼。后来修理电器。王先生倒卖玉米柳先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听说也一直在倒卖些紧俏的货物。

不过从付平那听说柳先生最近好像被人家骗了好几十万。不过黄少文不为柳先生担心。今年人家的电脑事业就要开启了。

自己还是想想眼前这些没脑子的大院子弟的事情再说。

通过控制销售渠道付平不像那些巴巴上赶着,甚至求到人家厂里的采购员。反而是那些二道贩子们,好不容易从厂子里求来了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