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慰问(1/2)

这个年代要做什么事情,动作那是相当的快,

什么项目论证、预演,确定需求目标,确定交付成果,还有什么风险评估、环境评估、投资回报周期,这些统统都是虚的!

只要一声令下,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这边陈建国进入初三,开始了初中阶段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涯,

另一边,县里毅然派出骑兵连,护送4位水利专家到全县各地考察,

专家不会骑马没关系,套一辆马车铺上稻草,人往马车上一躺,马拉着就跑,短短一个月时间,4位专家便将全县的河道走向和地理环境摸排清楚,然后关起门来商量了一阵,全县三十多处适合建水库的地方便被他们标注出来。

相比洪洞县的一百多个小水电站,这三十多处可以算少得可怜,即便如此,这些地点也讲究得很,

首先得靠水,这样才有水源,其次得有山,需要利用坚实的山壁做岸,才方便修建水库,从而将水位拉升到地面以上的高度,形成水流落差用来发电,

幸亏小县城是丘陵地貌,境内有些小山包,换成平原地带,就算建了水库也只能浇田,发电只怕会很困难。

确定好地点以后,县里经过反复衡量,综合劳动力、电力的使用、以及设备数量等因素,最终确定,将水电站建在距离县城以南五公里之外的甘家公社,

那里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山还是石头山,不适合种植茶树、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是全县最穷的地方,现在修建水库,也能当做渔湖,正好将他们发展成为和白浪湖公社一样的经农户,对谁都有利,皆大欢喜。

而且这样修建出来的发电站,一个就能顶洪洞县那种农村小水电站十个,也算是高效利用资源。

选好地点之后,便开始进行各种测量、设计工作,

等这一切忙完,巧了,秋收结束,水位也正好处于低位,只比深冬季节稍高一点,正是开工的大好时机。

于是全县的公社社员,也就是农民们,都被召集起来,自带工具往甘家村集合,

一般情况下,当地修建这种工程,比如修补长江大堤这种,都是就近找人,附近是哪个村,就由哪个村里出人,不仅要自带工具,连口粮都要自己负责解决,完了也没有工资,全部都是记工分,一个壮男劳力一天记1.2到1.5个分,壮女劳力记1个分,半大的未成年孩子记半工,就是折半,也是男女区别对待,

倒不是说歧视什么的,主要是这种苦力活,确实男工普遍要比女工干得多,这么记分才相对公平。

但那是就近上工,现在则是要出远门,集中起来干大工程,情况就稍微有点差别,

工具行李还是自己带,吃饭则由县里发给粮食,以公社为单位自己解决,工分的价值也会稍低一些,毕竟管了饭,工分就得降一点。

这还算好的,有些地方管了吃住,就不再给工分,等于白干,

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农民愿意去这样的大工程上工,因为最少可以省一个人的粮食,在他们看来,不吃自己的就等于是赚到。

这年头修水库几乎没有机器,挖土的是人,挑土的也是人,顶多在平地上用牛马拉车,真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牲口往死里用,

而且用这种方式修出来的工程,还不用担心质量问题,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用料,里里外外没有一丝马虎,质量绝对有保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县里从各大公社抽调了3万名壮劳力,要用一个冬天,建成小县城第一座人工水库和水电站!

这3万名壮劳力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却不是修水库,而是搭草棚!

大冬天的不能让人露天睡觉啊,那不得冻死,可也没有那么多供他们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