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怎么办?(1/2)

历时3天,陈建国同学的第一篇原创文学作品终于成稿。

稿件去向无需选择,地委日报便是最佳去处。

没别的,正好这天地委日报的记者过来采访一个小学生设计了踏板打谷机的先进事迹,在县政府干部的带领下,直接找到了家里,

陈建国懒得跟他编瞎话,直接把自己写的稿件拍给他,

这年头可供投稿的报社、杂志社不多,除了光明报、军报、工人报、大公报、青年报、少年报等少数耳熟能详的大报社,以及诸如连环画报、科学画报这类专门性的报刊杂志,就是各个地方的日报,

别的地区性报刊、杂志基本上很难接触到,能接触到的也只有这些大报或本地的日报,

所以他要投稿,除了那几个大报社、杂志社,就只有本地的日报可供选择,

但大报社和杂志社也是会挑稿件的,数来数去,他的这篇文章还是最适合在本地的日报上发表。

那位记者看完稿件,认为关于踏板打谷机的来龙去脉里面都有详细叙述,写得也很生动,觉得符合发表条件,便直接带回去交给主编审核,

没过两天,陈建国就收到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

共计8元!

一张小白纸印制的“汇费单”,汇款金额8元,手续费就要0.2元。

两千多字的文章,才换来8块钱,

而且钱还不属于他。

大爷爷拿着汇费单到邮局取了钱,回来的路上顺手买个相框,

到了家里,满脸严肃地将八张1元的钞票和折叠好的报纸一起装进相框,又亲手钉了一颗钉子,将相框挂在墙上。

如此,陈建国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就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花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爷爷和爷爷两人谈笑风生,

哎呀,陈家祖坟冒青烟了啊,八辈儿贫农终于出了个书生,9岁写文章就能刊登到地委日报上面,

平日里他们只在地委日报看别人写的文章,几时想到过会在上面看到自家孙子的笔墨?!

造化啊!

造孽啊!

陈建国有气无力地抱着饭碗吃饭,心里就在滴血,

如果不是发表到地委日报,还让人将稿费寄到家里,自己的私房钱应该就能突破三十大关了吧!

又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小,不太适合写诸如、散文、诗歌这些需要积累和阅历的东西,也不至于只能写这种应景的时文,最后只能往日报投稿。

失误,大失误,

必须引以为鉴!

不行,需要改变策略,第一要写更赚钱的文章,最合适,字数多也方便灌水,要是受欢迎还能再多一笔“印数稿费”,

第二联系地址必须得更换,万万不能写家里!

可是不写家里,又能写哪里呢?

就在陈建国心里默默流泪的时候,忽然听见大爷爷说道,

“这段时间,县里的各个公社都建起了公共食堂,大家的反响还是挺热烈的,

县里就在讨论,既然公社能建食堂,那城镇是不是也可以建?

就以街道或单位为主体,分别建不同的食堂,大家都到食堂去吃饭,这样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加入到国家的生产建设中来。”

听到这话,奶奶忍不住抬起头,怔怔地说道,“吃食堂我倒是没意见,还省了做饭的功夫,就是让我去搞生产的话,难道我去棉纺厂上班?”

奶奶以前也在棉纺厂工作过,但不算正式职工,只是职工家属帮忙的性质,后来棉纺厂走上正轨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班,

听大爷爷那意思,似乎连她也要发光发热?

大爷爷放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