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密谋(3/5)

倒不是因为兄长再次训斥了他,而是因为她从始至终都没有听懂这三人的哑谜,这让她有种被孤立的感觉。

可瞅着这三人聊地投机,她倒也真的不敢胡乱打搅了三人,毕竟她还是很希望皇位落到她父亲头上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公主只能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努力想要听懂三人的对话。

说实话,看她鼓着脸静静坐在一旁,其实倒也不失可爱,但赵虞此刻显然顾不上欣赏公主这罕见的安安静静的一幕,沉声将他早已谋划许久的计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氏兄弟:“……无论那人信与不信,至少他在明面上会与我等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极力拉拢;而另一人,相信也不会视若无睹,介时,我等便可左右逢源,假意待价而沽,实则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妙!”

李奉听得双目放光,直到今日他才意识到,陈太师的眼光究竟有多么厉害——眼前这个男人,绝对是足以匹敌陈门五虎的!

当然,眼前这个男人,如今也确实是陈门五虎之一。

此时,李勤有些心急地问道:“那依贤弟之见,我等选择哪一方较好?”

“这个嘛……”赵虞沉吟了片刻,反问道:“如今东宫与三皇子,哪一方势力较优?”

“那自然是东宫。”李奉皱着眉头说道:“终归他当了二三十年的太子,朝野上下……大致还是认可的。”

“唔。”赵虞微微点头,对此毫不意外。

能当二三十年的太子,这位太子积累下来的人脉,自然不可谓不惊人,倘若这样还压不住弟弟,那只能说这位东宫实在是太无能了。

而就李奉所言,这位太子至少还是有正常水准的。

想到这里,赵虞好奇问道:“那三皇子何以能与东宫抗衡?”

李奉闻言解释道:“三皇叔的生母出身杨氏,其父兄乃是驻西垂的大将……”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贤弟可还记得前些年作乱的楚侯?杨妃的祖上,其实与那位楚侯同出一枝。”

“噢。”

赵虞恍然大悟。

他当然知道,这晋国最显贵的就是李、杨两姓,两家的先祖当年共同打下晋国的江山,后来李姓当了晋天子,杨姓则封为楚侯,坐享荆楚之地作为封地。

考虑到当初李、杨两姓的亲密程度,杨姓其中一支留在晋国作为西疆的驻边大将,这倒也不奇怪。

赵虞顶多就有点好奇,毕竟前些年,前代楚侯杨固才以‘勾结安平道乱党图谋造反’的罪名被治罪,西垂的杨姓就没有任何态度么?

莫非几百年之后,两支杨姓已经疏远了交情,还是说,是看在三皇子的面子上?

『……也有可能是老太师尚在,西垂的杨姓不敢胡来。』

赵虞心下暗暗猜测。

毫无疑问,陈太师,那绝对称得上是晋国的擎天玉柱,是高悬在任何晋国叛逆头上的开锋利剑。

话说回来,当年楚侯杨固联合安平道造反,虽然在其死后都被晋天子治了罪,就连尸体也被运到邯郸,但不知什么原因朝廷并非深究,甚至还封了杨固那几个逃逸至武陵郡的儿子继承爵位。

当然,同时朝廷也委任了王尚德驻军荆楚,哪怕杨固那几个儿子在深山老林里熬不住了,回来向晋国服软了,估计他们也只能当一个空有爵位的楚侯了,顶多得到一块食邑,不太可能像曾经那样拥有组建军队的权力——至少赵虞看那王尚德的架势,显然是不准备再撤回南阳的。

总之,在经过李奉的一番解释后,赵虞对于东宫与三皇子的势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东宫的优势,在于他有正当的储君名分,况且当了二三十年的太子,朝野上下也纷纷认可了这位太子,甚至于在潜移默化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